新闻动态

心脏彩超能查出什么心脏病?

发布日期:2025-10-09 01:10    点击次数:75

你可知道,心脏彩超能诊断的疾病竟多达9大类,每一种都可能悄然无症状地潜伏在体内,尤其是第4类,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已经“入了圈”。心脏就像身体里的“发动机”,稍有漏检,带来的麻烦可不是小事。那么,心脏彩超到底能查出哪些病?这9类危险信号,你有没有被忽略?

下面,权威解答,带你全面认识这个已经让无数人“躲过大病”的体检利器。

心脏彩超到底有多厉害?医生带你全面解析

正如北京协和医院心脏科专家所言,心脏彩超(超声心动图),是一种结合了多普勒技术和彩色成像的结构功能检查手段。表面看,只需在你胸前涂点耦合剂,探头一扫,就能获得心脏四腔、瓣膜、主动脉、肺动脉等结构的“动态图像”。不单能看形状、结构,更能“看见”血流速度、流向是否异常。相比早年的X线或心电图,心脏彩超对心脏疾病的筛查范围大幅拓展,准确率大大提升。

它的优势主要体现为,无创、无痛、无辐射:适合所有年龄,长期监测无风险;可以同步观察各类心脏病变的结构改变和功能状态,动态追踪病情发展;不仅能筛查已发症状的疾病,还能捕捉无症状、早期隐患。

据《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标准》,心脏彩超对心脏瓣膜病、心肌病、先天性心脏病、心包疾病、肺心病、心力衰竭、心脏肿瘤、冠心病、心腔血栓等9大类主要心脏疾病均具备确诊和病情评估的能力。

坚持筛查,这9大类隐患早早抓出,效果可不止“图个安心”

通过临床数据综合分析,彩超确实能够在早期精准找出许多潜在风险。调查显示,中老年定期心脏彩超筛查后,心脏疾病的早诊早治率可提升33.1%,心力衰竭的突发风险降低12.2%。具体都包括哪些?

心脏瓣膜疾病:二尖瓣脱垂、主动脉瓣狭窄/关闭不全,彩超“看得清、测得准”,为治疗提供手术与药物方案依据。

先天性心脏病:如房间隔缺损、室间隔缺损。一些人小时候未查出,成年后才发现,彩超是筛查金标准。

心肌病类:肥厚型、扩张型、限制型。早期心肌肥厚往往无症状,彩超能量化测量、分析左室厚度和功能。

冠心病并发症:如心肌缺血、室壁运动异常。虽然冠脉本身需造影评估,但彩超发现的运动改变能为心梗前置预警。

心包疾病:如心包积液、心包炎,彩超直观显示液体多少及分布。

肺心病:多见于慢阻肺、肺动脉高压患者。彩超能反映右心腔、肺动脉压力变化,有助于丰富诊断信息。

心力衰竭:早期心衰常“无症状”,但彩超可以提前看到心脏泵血功能下降,为基础治疗争取宝贵时间。

心腔血栓和肿瘤:彩超图像可直接观察心腔异物和肿块,为预防脑卒中、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争取先机。

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评估:许多慢性疾病患者(高血压、糖尿病等)会出现心房、心室功能异常,彩超能定量“打分”,指导治疗方案。

比如,家住城南的冯大妈,平时爱爬楼,有空也喜欢遛弯。两个月前坚持检查,被意外查出轻度心肌增厚和左心房扩大,经过及时干预控制血压,心功能明显改善。像她这样,没有明显不适但被查出“隐患”的人越来越多,最终大大减少了猝死和心衰猝发事件。

如何利用心脏彩超,把健康风险降到最低?医生建议你这样做

结合临床专家及权威指南,可以总结出以下建议,不妨对照自身实际,合理安排体检和后续干预措施。

45岁以上、三高人群、家族心脏病史者、长期胸闷心悸或极易疲劳者,建议每年一次常规心脏彩超检查。

出现下列表现,优先就医查彩超:反复胸闷、气短、休息时心悸、异常乏力、夜间呼吸困难或脚踝肿胀。

在彩超异常发现后,配合血压、血糖、血脂等系统评估,规范治疗并动态复查。

日常预防必不可少:平衡饮食、控制体重、适度锻炼、戒烟限酒、科学用药,这些习惯可让“彩超上的变化”不发展成“大病”。

还需牢记:有家族性心脏病史者,子女也应尽早筛查,尤其是有先天性心脏病高风险家庭。

医学共识明确,心脏彩超不是“应付体检”的可选项,而是值得全社会高度重视的健康守门员。普通人往往忽视早期信号,遗憾等到身体出事时才后悔不已。

注: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,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,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,内容仅供参考,不能替代医生诊断。如感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

参考资料: 1.《中国食物成分表(第六版)》 2.《心脏病诊疗常规》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 3.《心脏彩超在现代心血管病诊治中的应用》北京协和医院官网 4.《心脏彩超对常见心脏疾病的诊断价值》中华心血管病杂志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